引言
湖州,这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湖州非遗传承人,正是这些文化脉络的守护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古老的技艺传承至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湖州非遗的丰富内涵
湖州非遗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多个门类。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9项。
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1. 顾明琪: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顾明琪,年过七旬,是南浔区南浔镇辑里村人。他主动向父亲学习手工制丝技艺,还拜了村里会手工制丝技术的老人为师,反复钻研手工制丝技术。经过多年琢磨,顾明琪娴熟地掌握了传统缫丝的全部技艺,包括剥茧、挑丝、抬头、压轴、卷绕等工序,抽出的蚕丝洁白如雪,且粗细均匀。
2. 胡丽虹:湖州三跳第五代传承人
胡丽虹,湖州市德清县知联会成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三跳的第五代传承人。她将湖州三跳带到沪苏湖高铁上,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曲艺。
3. 姚玉粼: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
姚玉粼,95后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她为了此次火炬传递特意复原的一款汉代毛笔,展示了湖笔的独特魅力。姚玉粼表示,一支手工制作的湖笔,需要经过8道大工序、128道小工序,过程十分精细复杂。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为了保护和发展非遗,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重视。
结语
湖州非遗传承人,是千年文化脉络的守护者。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传承着古老的技艺,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些非遗传承人,为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点赞,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