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东北部,古称有莘国,是诗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片黄土地上,有一群人,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千年古韵,传承着合阳的文化精髓。本文将揭秘这些合阳文化传承者的故事,展现他们如何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文化遗产。
一、合阳文化的底蕴
合阳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这里不仅孕育了伊尹、印光法师等历史文化名人,还有汉隶精品《合阳令·曹全碑》、提线木偶、跳戏、面花、秋千等31项民间艺术列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文化遗产是合阳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二、史耀增:父子接力守护非遗
在合阳,有一位名叫史耀增的老人,他是一位全国知名的民俗文化专家,也是渭南市非遗保护贡献奖获得者。史耀增和他的儿子史沛鸿,是合阳文化传承的典型代表。
1. 父亲史耀增
史耀增,77岁,有着49年党龄。他曾是一名民兵营副营长,后调入合阳县文化馆工作。在史耀增眼中,合阳县有着极为丰富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史耀增便扎根合阳民间,用一辆自行车无数次丈量了合阳的山山水水,踏遍了合阳每一个村庄,用百余本笔记记录了每一个村庄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民俗风情。
2. 儿子史沛鸿
史沛鸿,渭南市最美非遗工作者。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致力于合阳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父子二人携手,共同守护着合阳的文化遗产。
三、合阳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在史耀增和史沛鸿的带领下,合阳的非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合阳非遗项目的介绍:
1. 合阳提线木偶戏
合阳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县特有的古老提线木偶戏,民间俗称“线猴”、“线胡”或小戏”。2006年,合阳线腔木偶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 合阳面花
合阳面花是合阳民间传统美术的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捏制、雕刻、染色等技艺,制作成各种形态的装饰品。
3. 合阳纸塑窗花
合阳纸塑窗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以纸张为主要原料,通过剪、刻、塑等技艺,制作成各种图案的窗花。
四、结语
合阳文化传承者们在守护千年古韵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合阳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正是有了这些文化传承者的坚守,合阳的千年古韵才能得以延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