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本文将揭秘辉县剪纸传承人的匠心独运,以及名单背后的故事。

一、辉县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辉县剪纸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的银箔镂空刻花文物来看,辉县剪纸应发源于战国时期。2008年6月7日,该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扩展保护项目。

二、传承人的匠心独运

1. 李爱荣:剪纸艺术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爱荣,辉县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剪纸作品《童年》深受人们喜爱。她的剪纸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 工艺流程与表现手法

辉县剪纸的工艺流程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 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轮廓
  • 将画好的轮廓放在八层红宣纸上面并开始剪纸
  • 完成剪纸过程
  • 揭去剪纸上面的样稿纸
  • 将剪纸作品一层层揭开
  • 剪纸作品形成

表现手法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要求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色彩对比强烈,情景交融,简练明朗,富于想象,并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3. 剪纸艺术的最高境界

“万剪不断”是剪纸的高超手法,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是剪纸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名单背后的故事

1. 河南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河南省民间剪纸历史久远,城市、乡村普遍流行,广泛应用于传统节庆、人生礼仪和避邪、祈福、游艺,以及服饰绣样、工艺花样等民俗事项和生产生活中。

截至目前,河南全省有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个(卢氏剪纸、灵宝剪纸、辉县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

2. 民间剪纸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河南省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深度挖掘、保护、传承这门艺术。

3. 传承人的培养与培训

一是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非遗培训班,提高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的文化素养。

二是关心民间剪纸艺人,经常上门走访看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和条件。

四、结语

辉县剪纸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传承人的匠心独运下,辉县剪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项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