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滩酱油,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酿造技艺。本文将深入探讨黄滩酱油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传承与发展,揭示其背后的风味密码。
一、历史渊源
黄滩酱油起源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在应城市黄滩镇兴起。据《光绪应城志》记载,当时黄滩河运繁盛,客商云集,杨氏开办作坊,酿造酱油,小有名气。清乾隆年间,黄滩酱油被钦定为朝廷贡品,商贸繁荣带动多家作坊和酱园,数代传承。
二、制作工艺
黄滩酱油的制作工艺独特,遵循“春曲、夏酱、秋油”的传统,经过选料、浸泡、蒸料、制曲、晒露发酵等十多道工序,日晒夜露,晒制而成。
- 选料:黄滩酱油选用优质黄豆、面粉、食盐等原材料,其中黄豆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品质上乘。
- 浸泡:将黄豆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 蒸料:将浸泡好的黄豆蒸熟,以便后续制曲。
- 制曲:将蒸熟后的黄豆与面粉、食盐等原料混合,加入曲种,进行发酵。
- 晒露发酵:将发酵好的原料放置在晒场上,经过日晒夜露,使其自然发酵。
- 成熟提油:将发酵成熟的原料进行提油,提取酱油精华。
- 晒露浓缩:将提油后的酱油继续晒露,使其浓缩。
- 沉淀灭菌:将浓缩后的酱油进行沉淀,去除杂质,并进行灭菌处理。
三、风味密码
黄滩酱油的风味密码在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选材。经过长时间的日晒夜露,酱油中的水分不断蒸发,酱油的浓度不断增高,各种香味物质也不断地产生,形成浓郁的酱香。其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远超国家特级酱油标准,使其味道鲜美,色泽浓郁。
四、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黄滩酱油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研发出品了黄滩牌酱之尊、五年陈酿冰油、四年陈酿酱油等高端礼盒产品,并推出酱香五花肉、酱香鳊鱼、紫酱萝卜等系列产品。同时,黄滩酱油已在应城、孝感、武汉、深圳等地开设5家门店,逐步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市场。
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黄滩酱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佳剑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将老师傅靠手摸“看成色”的生产经验,转化为可量化参考的标准和数据,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环节进行把关,不仅稳定了品控,也让传统的技法更易传承。
五、结语
黄滩酱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独特的风味密码和传承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黄滩酱油将继续发扬光大,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