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一个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文化宝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独特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其中,横山老腰鼓、横山昆词、陕北说书等民间艺术形式,更是横山文化的瑰宝。本文将带您走进横山,揭秘这些民间瑰宝背后的传承故事。

一、横山老腰鼓:民间舞蹈的独特品种

横山老腰鼓是陕北民间舞蹈中的独特品种,分为文腰鼓、武腰鼓、文武腰鼓三种。文腰鼓动作稳沉平缓,风趣诙谐,主要分布在横山无定河沿线;武腰鼓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舞姿强健有力,主要流传在横山东部山区和黑木头川一带;文武腰鼓既有文腰鼓的风趣柔美,又有武腰鼓的矫健多变,主要流传于横山芦河川一带。

为了加强横山老腰鼓的保护传承,横山区文旅局于4月4日组织开展了横山老腰鼓传承调研活动。区文旅局局长张玉、副局长武正宏及采风创作组一行先后前往赵石畔镇杜羊圈村、王皮庄村进行实地调研。在龙池峁老腰鼓基地,张玉一行现场观摩了当地村民表演的文武腰鼓,并对横山老腰鼓传承保护工作进行指导。

二、横山昆词:渝南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

横山昆词,发源于苏州的昆曲,传播到四川、贵州一带,与当地文化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横山昆词腔调婉转,节奏缓慢,词牌丰富,内容多表现孝顺父母、家庭和睦等主题,是渝南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

在横山,昆词便是最好的载体。明末清初,横山昆词便在当地流传开来。为了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培训,邀请民间艺人传授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横山昆词。

三、陕北说书: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

陕北说书是陕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榆林市横山区,周末的大剧院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男女老少都汇聚于此,观看由当地精心组织的陕北说书惠民演出。

这些说书作品像一座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陕北说书艺人们用富有感染力的唱腔表演了《剪窗花》《赛人参》《王大妈做鞋》《报母恩》《咱是说书唱曲的人》等节目,将各种生活故事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

四、结语

横山文化传承者们在民间瑰宝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让横山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些民间瑰宝,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