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广州市黄埔区,非遗文化丰富多彩,传承人的故事和智慧更是让人敬佩。本文将深入探讨黄埔区的非遗文化,通过传承人的故事,展现非遗的魅力。
黄埔非遗概述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门类。其中,咸水歌、波罗诞、广绣等非遗项目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咸水歌:水上居民的精神家园
咸水歌是广东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地带及沿海粤港澳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水上居民的生活,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抒发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代表性传承人谢棣英在“活力史志话广州”活动中分享了咸水歌的故事。她指出,咸水歌不仅是水上居民的精神食粮,更是广州水上居民的精神家园。在传承过程中,咸水歌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波罗诞:千年海祭的传承
波罗诞是广州黄埔区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对海神的崇拜,体现了人们对海洋文化的敬畏和祈求。
在“岭南非遗有段古”活动中,波罗鸡制作传承人叶美英现场指导波罗鸡的制作。这项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了波罗诞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绣:岭南特色的精美艺术品
广绣是广东省的传统刺绣技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在黄埔区的仕傑陆公祠——广绣非遗传承馆,游客可以欣赏到岭南特色精美的广绣作品。
广绣传承人王习三表示,广绣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广绣面临着传承困难、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困境。但他坚信,只要坚守匠心,广绣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承与保护:责任与担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困难、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黄埔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抢救。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其次,鼓励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通过举办非遗文创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等,让年轻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非遗论坛、开展非遗文化交流等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非遗文化,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黄埔区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传承人的故事和智慧令人敬佩。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肩负起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