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八音,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海南岛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采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铙八大类乐器演奏。本文将揭秘海南八音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展现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一、海南八音的历史与传承
1. 历史渊源
海南八音始于唐代,兴于明清。据记载,海南八音最初由移民带入海南岛,融合了当地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现存工尺谱仍有500余首流传,是研究海南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2. 传承现状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八音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创作人才匮乏、受众减少、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探索有待深入,成为海南八音传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二、海南八音的坚守与创新
1. 传承人的坚守
海南八音非遗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坚守传统技艺,努力传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兹合
黄兹合,80多岁的老艺术家,从小跟随邻村的八音师傅学习秦琴、二胡等乐器。如今,他已成为海南八音的传承人,致力于传授技艺,培养后辈。
(2)美兰女子八音队
美兰女子八音队是一支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女子八音队,她们在业余时间学习八音技艺,传承这一古老艺术。
2. 创新探索
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海南八音非遗传承人也积极探索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1)将传统工尺谱转化为简谱
为了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海南八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传统的工尺谱转化为简谱,方便学习者掌握。
(2)创作新曲目
在传承传统曲目的同时,八音队创作新曲目,融入现代元素,使海南八音更具时代感。
(3)举办比赛和培训班
海口美兰区每年举办一次八音比赛,吸引众多民乐爱好者参与。同时,开办校园培训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海南八音。
三、海南八音的未来展望
1. 深化传承与创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海南八音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非遗传承人应继续深化传承与创新,让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
2. 扩大受众群体
通过举办比赛、培训班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海南八音,扩大其受众群体。
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八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总之,海南八音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期待海南八音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