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在众多非遗项目中,河口地区的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本文将解码河口,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匠心之路,展现他们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坚守与追求。

一、河口非遗文化的魅力

河口地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兰州灯火(西固灯火)、古纱灯制作技艺等。

1. 兰州灯火(西固灯火)

兰州灯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灯艺,起源于清朝,以羊油为燃料,灯体由竹篾编制而成,外糊绢纱,内绘彩绘。这种灯火在夜晚点燃后,灯光闪烁,画面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2. 古纱灯制作技艺

古纱灯制作技艺是一种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为一体的传统手工艺。其制作过程复杂,要求精细,灯架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螺丝钉,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二、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路

在传承河口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许多传承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用匠心守护着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1. 张振祥:古纱灯的守护者

张振祥是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人,也是甘肃省级非遗项目兰州灯火(西固灯火)市级传承人。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制作纱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传承这门技艺,张振祥不断研究、创新,使古纱灯制作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2. 陈金榜:西河大鼓的传承者

陈金榜是山东省省级非遗项目枣庄泥塑的传承人,也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泥塑创作,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陈金榜还积极推动泥塑进校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艺术。

3. 钱小萍:丝绸文化的传承者

钱小萍是中国丝绸集领域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和学者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她创立了中国第一座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文化艺术内涵的丝绸专业博物馆——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钱小萍致力于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古老的艺术。

三、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传承人不仅要坚守传统技艺,还要不断创新,使非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许多传承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注重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兼具现代精神风貌的作品。

2. 传承与普及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传承人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3. 保护与传承

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传承人还要关注非遗保护工作,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河口地区的非遗文化独具魅力,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路值得我们敬佩。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