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这座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文化传承工作的不断深入,洪洞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揭秘洪洞文化传承背后的故事,带您了解名单公示背后的历史与意义。

一、洪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底蕴

洪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洪洞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门类。

其中,洪洞走亲习俗、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洪洞广胜寺飞虹塔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名单公示:保护与传承的里程碑

近年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包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等的评审认定。名单公示是这一系列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1.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工作。经各地推荐申报、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审议、厅党组会议定等程序,提出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

在此次评审中,洪洞县的三家单位成功入选,分别是洪洞县文化馆、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和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2.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中,洪洞县也有多位传承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洪洞县文化馆的剪纸艺术家、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的导游等。

3.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评审中,洪洞县文化馆成功入选。

三、名单公示背后的故事

名单公示的出台,不仅是对洪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传承人、传承单位的一种激励。以下是几个背后的故事:

1. 洪洞走亲习俗的传承之路

洪洞走亲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三月三和四月二十八在洪洞县羊獬村和历山圈头村之间举行。这项习俗反映了尧舜文化,是远古文明的历史见证和载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洪洞走亲习俗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民俗活动、开展民俗培训等。

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发展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洪洞县的一张名片,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园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如举办寻根祭祖活动、开展民俗文化展览等。

3. 洪洞广胜寺飞虹塔的修复与保护

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和修复这座古塔,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飞虹塔焕发出新的光彩。

四、结语

名单公示是洪洞文化传承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洪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洪洞将继续努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洪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