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贵阳,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城市,不仅是贵州省的省会,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这片土地上,许多苗族文化传承人默默耕耘,将民族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本文将揭秘贵阳苗族文化传承人的神秘名单,探寻他们如何续写民族瑰宝的传奇。
一、刘朝发:祭祀技艺的传承者
刘朝发,男,苗族,1964年1月出生于贵阳市东风镇石头寨。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苗族历史文化,尤其擅长祭祀技艺。1996年,他开始独立完成整个祭祀活动,成为该项目实际传承人。2015年,刘朝发及苗族跳场入选贵阳花溪区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
刘朝发在传承祭祀技艺的过程中,注重口传身教,将技艺传授给后代和徒弟。他深知,苗族祭祀活动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更是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王启萍:苗绣工艺的传承者
王启萍,女,苗族,1950年8月出生于花溪区石板镇羊龙村。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挑花,现已从事这门手工艺40多年。她掌握了几十种挑花针法,上百种刺绣纹样,并培养了近百名学习苗绣的学生。
王启萍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苗姑》壁挂、背包《芦笙》、娃娃肚兜等作品在全省旅游纪念品评奖活动中均获三等奖。她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苗族挑花工艺,让更多人了解苗族文化。
三、张谨:苗族银饰的传承者
张谨,女,苗族,出生于黄平县。她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习俗,成为张氏家族第五代传承人。她的银饰工艺成色好、錾工精细、细如发丝,作品多次获奖。
张谨对苗族银饰的传承,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承,更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她坚信,银饰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苗族文化的载体。
四、曾丽:苗疆故事博物馆的传承者
曾丽,女,出生于贵州。她的父亲曾宪阳是苗绣的痴迷者和研究者。在父亲的熏陶下,曾丽对苗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创建了苗疆故事博物馆。
苗疆故事博物馆内收藏了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苗绣、苗装、银饰等,旨在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
五、龙光清:苗族绝技的传承者
龙光清,男,苗族,出生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甘溪村。他从小跟随大伯学习傩戏文武教,掌握了大量傩技技法。20多年来,他培养了上千名绝技文化人才,为苗族绝技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
贵阳的苗族文化传承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了苗族文化。他们如同民族瑰宝的守护者,续写着民族文化的传奇。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苗族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