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至今,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传承者。他们可能是普通的农民、工人,甚至是退休的老人,但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守护着历史的根脉,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些平凡英雄的世界,揭秘他们守护历史记忆的故事。
一、坚守与传承:符少武与洛书文化
符少武,一位普通的农民,却成为了洛书文化的守护者。自1998年起,他义务看护洛书古碑及洛神庙,并办起了洛书文化和传统文化古碑石刻拓片展室、洛出书处接待处、拓宝斋工作室等,免费供人参观。他的行动,不仅是对洛书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文明的守护。
1.1 符少武的传承之路
1998年,符少武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多病,已经不能再从事保护古文化遗产工作。符少武毅然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春夏秋冬不间断坚守,为保护古碑做了大量工作。他走访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工作者,跋山涉水,探讨洛书文化故事和民间传说。
1.2 洛书文化的价值
洛书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洛书古碑石刻拓片展室、洛出书处接待处、拓宝斋工作室等,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大量历史文献,为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红色记忆的传承者: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道德寻访团
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道德寻访团,一群青少年,用他们的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回忆峥嵘岁月。他们走进湖州市毗山养老院,寻访抗美援朝老兵,一同寻找七十多年前那段烽火岁月的真实记忆。
2.1 青少年们的寻访之旅
活动现场,两位抗战老兵——周政华与王熙民,以生动而质朴的言辞,缓缓铺陈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队员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他们的小脸上写满了认真与专注。
2.2 红色记忆的传承
红领巾飘扬,队员们献上无限敬仰,抗战老兵慈祥弯腰,接过这份荣耀,回敬军礼。这一幕,是革命精神的接力,跨越时空的传承,温暖而动人。
三、非遗文化的传承者:穆氏花毽儿
穆氏花毽儿,一项源于清朝光绪三年的传统技艺,在穆氏家族的传承下,依然以其独特的风采活跃在社区中。穆氏花毽儿不仅丰富了家族的文化基因,也成为了天穆村民共同的骄傲。
3.1 穆氏花毽儿的传承者
穆成亮,穆氏花毽儿的创始人,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将踢花毽的八项基本功有机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穆氏花毽技艺。他的技艺不仅丰富了家族的文化基因,也成为了天穆村民共同的骄傲。
3.2 非遗文化的传承
随着穆氏花毽活动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解到这项传统技艺,为其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非遗里的中国》系列节目,为这些传统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平台。
结语
这些默默守护历史记忆的平凡英雄,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传承的力量。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的坚守和努力点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中华文明,守护历史的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