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甘肃省,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甘肃悠久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文将深入探讨甘肃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运,以及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甘肃非遗的概述

甘肃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多个类别。这些非遗项目反映了甘肃多元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传承人的匠心独运

1. 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香包绣制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其传承人董利红带领乡亲们,用一双双巧手,将指尖技艺化为指尖效益。庆阳香包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榆中马啣山社火

榆中马啣山社火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的青毛狮子独具一格。其古朴手工编制技艺精湛考究,从伏天泥雕狮头模型到裱糊彩绘、精心挽毛组装,无不凝聚匠心。

3. 成州面塑

成州面塑,俗称面花、花糕、礼馍、捏面人等,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成州面塑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成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4. 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被誉为“千年寿纸”,纸色古朴、纸质柔韧不朽、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其制作技艺传承千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古老文化的现代传承

1. 互联网传播

近年来,甘肃非遗文化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如短视频、直播等,让古老非遗文化火热出圈。这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2. 非遗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

推动非遗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例如,甘肃洮砚非遗传承人李琴娟通过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晒雕刻手艺,尝试用直播云收徒。

3. 创新设计

在创新设计方面,甘肃非遗文化正努力融入现代生活。例如,甘肃香包、剪纸、皮影等工艺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提高市场竞争力。

结论

甘肃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运,以及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继续关注和支持甘肃非遗文化的发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