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民俗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历史发展的缩影。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众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在岁月的洗礼中熠熠生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民俗文化面临着传承人的匮乏、生存环境堪忧等多重困境。本文将揭秘古老民俗传承人的坚守与新时代的挑战,以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传承人的坚守
庄家九头船:庄家九头船作为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第十代代表性传承人庄连英,自小耳濡目染,对九头船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不仅致力于传承这一技艺,还多次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演出和大型庆典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九头船。
马勺脸谱:马勺脸谱起源于宝鸡凤翔,是先民的生活工具,如今已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凤翔社火马勺脸谱区级传承人李娜,将传统艺术与时尚相融合,让马勺脸谱走进寻常百姓家。
剪纸艺术:冠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刘俊华,将剪纸技艺融入中职教学课堂,并创作了龙年祝福的团扇、龙凤结合的小花伞等文创作品,使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扎染技艺:大理段氏扎染的第十八代传承人段树坤,在保持和继承传统扎染技艺的同时,积极研发新产品,使扎染产品种类从原来的三四百种增加到了两千多种。
绿陶技艺:会理绿陶传承人,家传三代的绿陶大师,坚守着对绿陶最本真的传承,恢复创烧出我国宋、元、明、清失传的八大釉系。
二、新时代的挑战
传承人老龄化:众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老龄化的问题,如社火、藤编等,缺乏年轻一代的传承人。
资金短缺:非遗项目往往不赚钱,导致资金短缺,难以维持传承。
晋升渠道狭窄:年轻一代在非遗领域看不到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难以激发他们投身其中的热情。
传承难度大:部分非遗项目传承难度大,如东仓鼓乐演唱的工尺谱晦涩难懂,只能靠口授心传。
三、传承与发展
政府扶持: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非遗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拓宽晋升渠道。
创新传承方式:将非遗项目与现代科技、市场相结合,拓宽传承渠道。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举办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广场、进家庭等活动,增加人民群众对非遗的了解和认识。
培养年轻传承人:鼓励年轻人投身非遗领域,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总之,古老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传承人的坚守与新时代的挑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