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文化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辛勤付出。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无私的奉献,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许多匠人的故事被岁月掩埋,鲜为人知。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些匠人的世界,揭秘他们背后的故事。

一、软木画:匠心独运,传承海洋文化

福州的软木画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福州独有的一项传统技艺。这项技艺的诞生与海洋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软木画的木材来自西班牙、葡萄牙一带,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闽地。

在软木画制作过程中,匠人需要避开木材本身的孔洞,每个木材天然的孔洞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机器无法替代人完成这项制作。第五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清韵介绍,雕刻过程中运用的一些技艺与手法,也是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中,从异域巧匠那里借鉴而来的。

二、寿山石雕:五彩斑斓,激发创作灵感

寿山石雕是福州的“榕城三绝”之一,与海洋也有着值得讲述的故事。红白相间的寿山石,是雕刻鱼和海浪的绝佳载体。晋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邱雁芳经常到海边,观察海的各种形态,脑海中也随之出现许多画面。他将想象变成了现实,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寿山石雕作品。

三、琉璃烧制技艺:古法匠心,传承千年

琉璃,又称低温铅釉陶,是一种常用于古代宫殿等建筑的装饰材料。琉璃烧制技艺在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门头沟琉璃渠村的琉璃烧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元代开始,琉璃渠村建有琉璃窑,清代的时候十分兴旺,被称为“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渠村的琉璃烧制技艺,在元代的时候,由山西榆次赵姓琉璃世家传入北京。官式琉璃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大小、位置,每100块琉璃瓦有一块会写到匠人的名字,谁在配釉,谁的配色,一旦出现纰漏是要追责的。

四、结语

这些鲜为人知的匠人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化传承的艰辛与辉煌。正是这些匠人的坚守与传承,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让我们向这些匠人致敬,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