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南部,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是民间文化的瑰宝之地。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藁城区,深入了解耿村民间故事的传承与发展,探寻民间文化的魅力。
草根文化:耿村民间故事的起源与发展
1.1 草根文化的孕育
耿村,这个位于藁城区常安镇的村庄,被誉为“中国故事第一村”。这里的民间故事家讲述的故事如河水般流淌,成为了一个民间奇观。从上至90多岁的老人,到下至十来岁的孩童,都能讲上几段民间故事。2006年,耿村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历史的沉淀
据藁城地名志记载,在战国时期,耿村是中山国属地。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的义父耿再辰在这里同元军激战,战败自刎后被封王并葬于此。朝廷于是派藁城县靳氏七人前来看坟守墓,渐渐形成了村落。村子最初叫作看坟庄,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十分不雅,遂改称耿村。
传承人:张才才的故事
2.1 张才才的传承之路
张才才,耿村民间故事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是村里的故事家,更是耿村民间故事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讲述的故事精彩纷呈,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深受村民和游客的喜爱。
2.2 传承与创新
张才才在传承耿村民间故事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将传统故事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故事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他的努力,让耿村民间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
社区教育: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
3.1 常安镇社区教育中心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常安镇非遗文化,常安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耿村民间故事周末故事会”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们的指导与培养,激发了孩子们对耿村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3.2 传承人走进校园
耿村民间故事非遗传承人王发礼、靳瑞菊和耿村民间故事协会会长靳春利等,定期到学校进行指导、培养。他们与学生们共同讲述耿村民间故事,传承传统文化。
结语
藁城区的耿村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传承人的努力下,这些故事得到了发扬光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耿村民间故事将继续传承下去,为人们带来欢乐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