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非遗面临着传承断层的风险。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活”起来,成为教育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创新教学设计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揭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教育,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非遗融入校园教育的必要性

1. 传承民族文化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校园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2. 培养创新人才

非遗传承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其融入校园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丰富校园文化

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将其融入校园教育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创新教学设计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

1.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在非遗传承中,教师可以设计以非遗项目为核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非遗技艺。

# 项目式学习案例:江安竹簧技艺传承

## 项目目标
1. 了解江安竹簧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 掌握江安竹簧的基本制作技巧。
3. 创作一件具有个人特色的江安竹簧作品。

## 项目实施
1. 专题讲座:邀请江安竹簧传承人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江安竹簧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江安竹簧工艺馆,实地观察和了解江安竹簧的制作过程。
3. 制作体验:在专业指导下,学生进行江安竹簧的制作实践,完成个人作品。

2.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非遗传承中,教师可以设计线上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非遗知识,线下进行实践操作。

# 混合式学习案例:皮影戏传承

## 课程设计
1. 线上课程:皮影戏基础知识、皮影制作、皮影戏表演等。
2. 线下课程:皮影戏实践操作、皮影戏剧目排练、皮影戏演出。

## 实施步骤
1. 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学习皮影戏基础知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皮影戏实践操作,包括皮影制作、剧目排练等。
3. 学生参加皮影戏演出,展示学习成果。

3. 游戏化学习

游戏化学习是一种以游戏为载体,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在非遗传承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非遗的兴趣。

# 游戏化学习案例:剪纸技艺挑战赛

## 游戏规则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剪纸技艺比拼。
2. 每组选择一个剪纸主题,完成剪纸作品。
3. 作品评选:根据作品创意、技巧、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选。

## 激励措施
1. 设立奖项,对获奖小组进行表彰。
2. 鼓励学生参加剪纸技艺比赛,提升个人技能。

三、结语

创新教学设计在非遗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非遗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