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与非遗的传承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解码非遗,共筑党建基石,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价值
非遗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2. 文化价值
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社会价值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党建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
党建工作在非遗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1. 组织引领
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将非遗保护与传承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非遗传承提供组织保障。
2. 政策支持
党组织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资金投入,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3. 人才培养
党组织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非遗传承人。
三、解码非遗,共筑党建基石的路径
1. 深入挖掘非遗资源
党组织要组织专家学者对非遗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梳理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技艺特点。
2. 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制
党组织要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制,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确保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创新非遗传承方式
党组织要创新非遗传承方式,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遗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4. 加强党建工作与非遗传承的融合
党组织要将党建工作与非遗传承相结合,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增强党员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 人才培养与传承
党组织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通过师徒传承、技艺培训等方式,确保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案例分析
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为例,该乡党委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瑶族祝著节为载体,通过党建引领非遗文化传承,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健全非遗保护传承机制
东山乡依托瑶族祝著节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积极打造具有瑶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传播阵地。
2. 融入校园特色课程办学
东山乡开设瑶族文化传承班,将瑶族文化纳入传承班教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3. 举办青聚东山 振兴家乡”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展现瑶族优秀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保护中来。
4. 培养非遗传承人
东山乡培养非遗传承人18人,确保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得以延续和传承。
五、结语
解码非遗,共筑党建基石,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制、创新非遗传承方式、加强党建工作与非遗传承的融合,我们可以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