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榆林,这座位于陕西省北部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文化瑰宝,代代相传,熠熠生辉。本文将揭开榆林非遗传承人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坚守的文化明星。
榆林非遗传承人概览
自2007年起,共有3068人扛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旗帜。在榆林这片土地上,至今仍坚守着14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中目前仅存10位。
王向荣:陕北民歌歌王
王向荣,陕西榆林府谷人,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和聪慧过人的天资。他的作品如《走西口》、《那是一个谁》等,深受人们喜爱。
汪世发:绥米唢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汪世发,出身于唢呐世家,是陕北唢呐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不仅演奏技艺高超,音色浑厚洪亮,还能独立创作新的唢呐曲目,在陕北唢呐艺人圈里享有很高的威望。
张明贵道长:佳县白云山道教管委会主任
张明贵道长,出生于书香门第,精通吹、打、写、念、做。他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榆林市道教协会会长、榆林市政协委员、佳县白云山道教管委会主任。
榆林非遗文化瑰宝
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纸皮糊灯
纸皮糊灯是榆林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它选用上好的绵纸,经过复杂的工艺制成各种栩栩如生的灯具。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榆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它以悲壮慷慨、抑扬顿挫的唱腔,讲述着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和文化。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在榆林,皮影戏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法,选用上好的牛皮,经过雕刻、染色和透光处理,制成各种人物形象。
剪纸
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榆林,剪纸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以红纸为素材,用一把剪刀,剪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场景等。
刺绣
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在榆林,刺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选用上好的丝线,在布料上精心刺绣,一针一线勾勒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人物。
面塑
面塑是一种民间捏塑艺术。在榆林,面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非遗传承与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榆林非遗传承人积极探索,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绥德石雕非遗传承人鲍海东
鲍海东,14岁开始跟随鲍武文老师学习雕刻手艺,他的石雕作品在同行中享有“狮王”的美誉。他希望通过展会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赞赏绥德炕头狮,让石雕发展为乡村振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于2007年,建立了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多个。
结语
榆林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让非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让我们共同关注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