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主管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深入探讨非遗传承中的主管部门力量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主管部门在非遗传承中的力量

  1. 政策制定与支持: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法规,为非遗的传承提供法律保障。例如,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2. 资源普查与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对非遗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掌握非遗项目的分布、留存、传承及生存环境等情况,为非遗保护奠定基础。如宁夏等地通过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法,对非遗资源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整理。

  3. 传承人培养与扶持:主管部门通过建立传承人名录、提供传习补助等方式,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例如,北京市统计局对26家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16个区文化主管部门和690名居民进行快速调研,发现半数被访文化主管部门会对本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传习补助。

  4. 传播与推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览活动,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如苏州等地通过举办灯会、非遗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

二、主管部门在非遗传承中面临的挑战

  1. 传承人断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断层的问题。如苏州灯彩等非遗项目,由于前期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学习。

  2. 资金投入不足: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 市场前景不明:一些非遗项目由于缺乏市场前景,导致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如一些濒危项目,由于看不到清晰的市场前景,难以吸引年轻人学习。

  4. 创新与保护平衡:在传承非遗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创新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度创新可能导致非遗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而保守保护则可能阻碍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非遗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2. 培养传承人:通过设立传承人培养基地、开展传习补助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非遗技艺。

  3. 拓宽市场渠道: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等方式,拓宽非遗项目的市场渠道,提高其经济效益。

  4. 加强创新与保护研究:深入研究非遗创新与保护的平衡点,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总之,非遗传承中的主管部门力量在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挑战,主管部门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与各方合作,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