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传承人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解码非遗传承,讲述几位保护文化传承人的生动故事,以展现他们在传承非遗中的坚守与努力。

一、非遗传承面临的挑战

1. 传承人年龄老化

许多非遗项目传承人年龄较大,且传承人数不足,这使得非遗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2. 知识传播受限

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播途径,许多非遗知识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导致非遗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3. 保护力度不足

部分非遗项目因保护力度不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二、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

1. 非遗传承人程志利:砖刻画技艺的守护者

程志利,河北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海关砖刻画技艺的传承人。他深入挖掘砖刻画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及其发展现状,以探寻非遗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保护之路。

在砖刻创作过程中,程志利注重刻刀的力度和技巧,力求表现出砖刻画的古朴美、凹凸美、残缺美、变化美。为了传承和发扬神像雕刻技术,程志利曾前往内地学习,吸收当地的先进工艺,对家族原有雕刻技法进行改良和创新。

2. 非遗传承人曾德衡:木雕神像雕刻的传人

曾德衡,澳门木雕神像雕刻技艺的第三代传人。他保存了木雕工艺的传统工艺,如古法漆艺、金箔工艺和传统佛像造型等,并引入先进的生产工具,可以雕刻出重达数吨的木雕大佛。

为了传承和发扬神像雕刻技术,曾德衡曾前往内地学习,吸收当地的先进工艺,对家族原有雕刻技法进行改良和创新。他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3. 非遗传承人吴炳志:道教科仪音乐的守护者

吴炳志,澳门道教科仪音乐的传承人。他秉承道教正一派的音乐传统,又融入了道教全真派音乐特色,同时还与广东民间音乐近似。

吴炳志是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他强调,道教科仪音乐需要传承人具备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道教科仪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社会力量的支持

1. 政府部门的重视

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2. 社会组织的参与

许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参与度。

3. 志愿者的加入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为非遗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非遗传承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传承人、政府、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携手共进,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非遗传承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