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西部,南邻北京,北靠内蒙,被誉为“北京后花园”。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重地。丰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是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窗口。
一、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丰宁满族自治县拥有7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些非遗项目涉及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技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间曲艺、民俗等8大门类。
1. 丰宁满族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真实地传递了300多年来满族的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2. 滕氏布糊画
滕氏布糊画被称为“中华百艳,华夏一绝”,原流行于北方满族聚集区,后被丰宁民间艺术家进行了艺术创新。制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堆绣、唐卡、剪纸等工艺于一体,远看如油画一般精致,近看立体感十足。
3. 吵子会
吵子会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起源于丰宁满族自治县,2009年入选第四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丰宁满族自治县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将其纳入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并设立了专项资金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优秀非遗传承人等进行表彰奖励。
1. 传承基地建设
丰宁满族自治县建立了多个非遗传承基地,如丰宁满族剪纸传承基地、滕氏布糊画传承基地等,为非遗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丰宁以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切入点,推进传统工艺传承保护与贫困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探索出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新模式。
3. 非遗保护传承观察点
丰宁满族自治县被文化部非遗司列为非遗保护传承观察点,为河北省唯一入选县域。这标志着丰宁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非遗传承与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未来,丰宁将继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推动非遗项目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丰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深化非遗传承
通过加强非遗传承基地建设、举办非遗培训班、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深化非遗传承。
2. 创新发展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非遗项目进行创新发展,提高非遗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3. 国际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交流活动,让丰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总之,丰宁满族自治县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活力基地,将继续发挥其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