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建省,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福建省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纷纷设立文化传承基地,致力于将古韵今风融入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本文将深入探讨福建高校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情况,解析其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福建高校文化传承基地的背景
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福建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高校建设文化传承基地。例如,《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和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和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高校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高校积极响应
福建省内多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设立文化传承基地。这些基地涵盖了闽台地方戏曲、古琴美育、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福建寿山石雕刻技艺等多个领域,旨在传承和弘扬福建独特的地域文化。
福建高校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与运营
建设目标
福建高校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 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产业相结合。
运营模式
福建高校文化传承基地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
- 人才培养:通过开设相关专业、开展学术研讨、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文化自信的人才。
- 学术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推动传统文化在理论、实践层面的创新发展。
- 社会服务: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向公众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
福建高校文化传承基地的实践案例
厦门大学闽台地方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厦门大学闽台地方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以研习传承闽台地方戏为主,通过开设相关专业、举办学术研讨、开展文化交流等方式,推动闽台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
闽南师范大学闽台传统戏曲(歌仔戏)传承基地
闽南师范大学闽台传统戏曲(歌仔戏)传承基地主打闽台传统戏曲,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学术研究、举办文化活动,推动歌仔戏的传承与发展。
福建工程学院古琴美育传承基地
福建工程学院古琴美育传承基地以古琴美育为核心,通过开设古琴课程、举办古琴音乐会、开展古琴文化研究,推动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福建高校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与运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福建高校将继续发挥文化传承基地的作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