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如鄂州牌子锣、鄂州雕花剪纸、鄂州西山面塑等,都是鄂州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将揭秘鄂州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在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鄂州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1. 陈国民:鄂州牌子锣的传承人
陈国民,鄂州牌子锣的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家族影响,迷上牌子锣。16岁开始跟随祖辈学艺,精通牌子锣各种乐器的吹打,节奏多变,音色丰富。退休后,他将主要精力放在家族牌子锣的传承上,带徒2批,约20人,参与红白喜事、送兵、迎谱等民间活动。
2. 曹小琴:鄂州雕花剪纸的传承人
曹小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州雕花剪纸的传承人。她从小受到剪纸艺术的熏陶,逐渐发现雕花剪纸不仅是装饰,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今,她将乡土生活、农耕场景等元素融入创作,使作品更具时代感。
3. 钱毅:鄂州西山面塑的传承人
钱毅,鄂州西山面塑传承人。他借鉴软陶艺术和工笔国画技法,使作品焕然一新。他还运用3D打印技术,解决作品造型中的难题,让传统项目有良好的经济循环。
二、非遗传承人面临的挑战
1. 传承人老龄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追求现代生活,对传统非遗技艺的兴趣逐渐减弱。这使得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传承面临断层。
2.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非遗项目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生存压力,传承人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非遗项目焕发新的活力。
3. 传承技艺的传承困难
非遗技艺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传承难度较大。许多非遗技艺的传承过程需要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这对传承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语
鄂州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传承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挑战。面对困境,他们依然坚守初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关注和支持非遗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