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文化传承者:探寻民间瑰宝的守护者

引言

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家族、苗族文化。这些文化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揭秘恩施的民间文化传承者,探寻这些民间瑰宝的守护者。

恩施民间艺术的传承

1. 傩戏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恩施地区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它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祀仪式,广泛流行于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恩施傩戏的传承人田玉先老人,从学傩戏到现在已有53年时间,是恩施傩戏的代表性人物。

2. 吊脚楼营造技艺

吊脚楼是土家族的传统建筑,采用榫卯木构技术,被誉为“土木建筑的活化石”。在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辛志成是一位吊脚楼手工匠人,他亲手制作的吊脚楼已超过120栋。

3. 傩面具制作技艺

傩面具是傩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项目。汪儒斌潜心研究傩面具制作20多年,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傩面具1000多张。

恩施民间文化的传承基地

1. 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守艺人传承基地

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守艺人传承基地旨在抢救性保护濒临消逝的文化瑰宝,常态化举办丰富多彩的培训学习,多形式开展影响深远的交流研讨等活动。基地首批确定并挂牌5个试点基地,培训守艺人300余人。

2. 施南府民俗博物馆

施南府民俗博物馆是恩施州第一家民办性质的综合性收藏博物馆,展出内容囊括土家族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展出文物一万余件,库存文物三万件。

结语

恩施的民间文化传承者,是这些民间瑰宝的守护者。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将恩施的民间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共同关注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