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道真傩戏,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它不仅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本文将深入探讨道真傩文化的传承历程,聚焦于传承人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道真傩戏的历史渊源
道真傩戏起源于古代的傩祭仪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据传,一支被称为“璞”的部落,在周武王的带领下,讨伐商纣王后,返回西南深山,成为如今的仡佬族。傩戏作为仡佬族原始宗教的产物,是驱邪除异、避凶纳吉的一种神秘仪式。它集歌、舞、剧、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以神秘的宗教仪式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
传承人的早期经历
张邦宪,国家级非遗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承人,出生于道真仡佬族聚居区的一个傩法世家。自幼受到浓厚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家庭的言传身教,他从小就对傩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长期的实践中,张邦宪掌握了傩戏的表演技巧和制作技艺,为道真傩戏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
面对现代社会的冲击,道真傩戏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然而,传承人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张邦宪的传承之路:张邦宪不仅在道真傩戏的表演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致力于培养后辈。他通过言传身教,将傩戏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使道真傩戏得以代代相传。
南丰傩面具雕刻:黄国强,南丰傩面具雕刻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凭借对傩面具雕刻这门手艺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到木雕技艺的学习钻研上。他通过多年的学习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刻风格,为傩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恩施傩面具制作技艺:汪儒斌,恩施市三岔镇鸦沐羽村傩面具制作传承人,师从当地民间艺术家、土家傩戏大师、傩面具制作大师谭学朝。他潜心研究傩面具制作手艺,坚守傩文化的传承。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们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新材料的应用:汪儒斌在傩面具制作中尝试使用超轻黏土等新材料,使傩面具的制作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傩戏进校园: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傩文化,一些传承人将傩戏带入校园,通过教育和培训,让年轻人参与到傩文化的传承中来。
结语
道真傩文化的传承之路充满了挑战,但传承人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们的坚守和努力,为道真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道真傩戏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