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姚县,一个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曾于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中,大姚县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以彝绣等民族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推动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本文将深入剖析大姚县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彝绣:指尖上的文化传承

1.1 传统手艺的振兴

大姚县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其中彝绣作为一项传统手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便是这一振兴的缩影。该公司创始人罗珺,通过带领彝族妇女学习彝绣技艺,将传统手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不仅实现了个人创业,还辐射带动了全县12个乡镇的妇女从事彝绣创业。

1.2 技能培训与传承

在大姚县举办的妇女彝绣技能培训中,罗珺亲自授课,将色彩配色、图案解析、彝绣针法等知识技能传授给学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罗珺本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为彝绣技艺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1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姚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2 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

大姚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为更好地开展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大姚县于2006年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该中心主要负责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大姚县共申报成功非遗项目27项,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级项目。申报成功民族民间传承人172人,这些传承人利用各种节日庆典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活动,宣传和展示大姚的民族文化资源。

四、彝族文化进校园

4.1 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

大姚县以彝族文化进校园为契机,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彝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达到传承、保存、弘扬民族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4.2 培养学生特长

在全县8所彝族学生居多的中小学校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点,并根据传承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大力推动彝族文化进校园传承活动,培养学生特长。

五、结语

大姚县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彝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彝族文化进校园等措施,大姚县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未来,大姚县将继续努力,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