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丁玉玲,一位扎根黄河岸边的艺术家,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千年技艺——黄河澄泥砚,重新带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将深入探讨丁玉玲的技艺传承之路,以及她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黄河澄泥砚的历史与技艺
黄河澄泥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起源于唐代,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闻名于世。制作黄河澄泥砚需要经过采泥、淘泥、炼泥、制坯、雕刻、打磨等多个工序,每一步都需要匠人精湛的技艺和耐心。
丁玉玲的技艺传承之路
早年经历
丁玉玲,安徽太和县人,从小与泥为伴,对泥塑有着浓厚的兴趣。1986年,她和丈夫张存生来到河南郑州发展,后被聘为郑州黄河游览区的职工,负责人文雕刻。
恢复澄泥砚技艺
1988年,丁玉玲和丈夫在黄河风景名胜区用砖雕制作《红楼梦》中的故事,受到国画大师卢光照对黄河澄泥砚技艺失传的感慨,决定恢复澄泥砚技艺。
创作与获奖
经过多年的努力,丁玉玲恢复了千年黄河澄泥砚的制作技艺,创作出澄泥砖雕、金沙泥茶具等黄河泥系列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80余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传承与创新
传承传统技艺
丁玉玲坚持使用传统工艺制作澄泥砚,同时不断研究创新,将现代审美融入作品之中,使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培养后继人才
丁玉玲注重培养后继人才,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黄河澄泥砚。
丁玉玲的艺术理念
丁玉玲认为,黄河是她的根,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黄河的泥沙。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承黄河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艺术。
结语
丁玉玲是一位坚守传统、勇于创新的艺术传承者。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千年技艺——黄河澄泥砚焕发出新的生机。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每一位艺术家的努力和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