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东营,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东营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以其独特的技艺,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本文将带您走进东营,揭秘非遗传承人的传奇故事,感受春节文化的传承魅力。
孙武练兵:面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乐安面塑传承人韩凤七的作品《孙武练兵》震撼亮相。这件国内最大的情景面塑作品,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孙武吴宫教战的传奇故事。韩凤七,非遗面塑技艺传承人、高级技师,他的作品不仅栩栩如生,更展现了“兵家圣地·智慧广饶”的深厚底蕴。
面塑,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通过揉、捏、搓、刻等手法,将面团塑造成各种形象。韩凤七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历史故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面塑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刘家花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刘家花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东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期间,刘家花馍的传承人刘增青会制作各种寓意吉祥的花馍,如“祥兔”花馍、柿子和苹果花馍等。
刘增青,刘家花馍的第三代传承人,她的花馍制作工艺相当讲究,需要经过九大工序,百十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而成。她的作品色彩鲜艳、品种多样,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刘氏布偶: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刘氏布偶,俗称布玩具,诞生于清末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刘培宗,刘氏布偶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制作的布偶造型各异、色彩丰富,其中以龙形布偶数量最多。
刘培宗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追求创新,让刘氏布偶的出众出彩之路越走越宽。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乐安苇编:指尖上的传承
乐安苇编,是东营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利用芦苇、蒲草等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和工艺编成各种艺术品和生活用具。
李光祥,乐安苇编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他的作品栩栩如生,生动叙述着黄河尾闾的千年文化。他开设了自己的作品创作基地,为残疾人提供了实现创业就业的广阔平台,让重度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结语
东营的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匠心精神和坚守,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春节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的故事,是东营春节文化传承的秘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