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迪庆州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成为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典范。本文将揭开这一名录的神秘面纱,带领读者了解迪庆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分类

迪庆州文化局通过对州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普查,摸清了迪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家底。目前,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个类别,包括:

  1. 传统音乐
  2. 传统舞蹈
  3. 曲艺
  4. 传统技艺
  5. 民俗
  6. 传统医药
  7. 传统戏剧
  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9. 民间文学
  10. 民间信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

迪庆州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州、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以下是各级名录的具体情况:

  1. 国家级保护名录:截至2008年底,迪庆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项,传承人39名。
  2. 省级保护名录:截至2008年底,迪庆州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项,传承人81名。
  3. 州级保护名录:截至2008年底,迪庆州共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9项,传承人117人。
  4. 县级保护名录:县级保护名录尚未公布。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

迪庆州文化局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由专人负责管理。这些档案和数据库记录了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四、先进设备设施助力保护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存珍贵的档案资料,迪庆州还专门购置了防磁柜等先进设备设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规范化、科学化。

五、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

迪庆州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荐申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经常组织专业人员下基层寻访老艺人,为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取第一手资料。

六、典型案例

  1. 《格萨(斯)尔》史诗传统: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迪庆州的《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迪庆州三坝纳西族乡的白地村,是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的发源地,该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升平镇的藏族手工艺人洛桑扎西,其制作的铜制工艺品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总之,迪庆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迪庆州为传统文化守护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