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布村: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大布村,位于中山市三乡镇北部,被誉为中山的“小延安”。这个曾经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山县委和五区区委活动基地的村庄,如今成为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一、大布村的红色历史

大布村的历史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紧密相连。在抗战时期,大布村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基地。中共中山县五区区委在这里成立,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大布学校,作为中共中山第五区区委活动旧址,见证了这段历史。

1. 大布学校

大布学校始建于1934年,曾是中共中山第五区区委活动旧址。抗战时期,大布学校校长孙一之以学校为掩护,发展并转移中共党员,以聘请为教师的方式掩护革命工作。学校牌匾为曾任广东省省长的胡汉民于1935年冬亲自题写,大布学校在2008年6月被定为中山市革命遗址。

2. 孙一之故居

孙一之,大布村第一位中共党员,大布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他兴办教育、创办刊物,鼓舞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理想的爱国青少年。孙一之故居位于西安大街44号,是一座石基础砖木结构的碉楼,土黄色的建筑保存相对完好。

3. 郑少康故居

郑少康故居位于西安大街13号,抗战时期曾作为党的一个重要交通联络站。故居内展示着郑少康的入党参军历史,以及郑家人的照片和生平事迹。

二、红色文化的传承

大布村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以下是大布村红色文化传承的几个方面:

1. 红色教育

大布村通过举办红色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布村的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例如,大布小学开展“重走红色之路”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同志们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

2. 红色旅游

大布村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大布学校的革命浮雕墙、郑少康故居、孙一之故居等红色资源,全面了解大布村的红色历史。

3. 红色文化传承项目

大布村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传承项目,如修复郑少康故居、孙一之故居等,让这些红色遗址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红色文化的创新

大布村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 红色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大布村将红色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举办了一系列艺术展览,如红色主题雕塑展、红色主题摄影展等,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2. 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大布村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开发了一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化体验项目等,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3. 红色文化与教育产业的结合

大布村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红色教育课程,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培养下一代的红色精神。

大布村作为中山的“小延安”,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布村的红色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