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核心价值
1.1 文化遗产的梳理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首先要对文化遗产进行梳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例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已有3000年历史。传承人孔海广先生在制作古琴的过程中,注重选材和工艺,使古琴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1.2 核心价值的提炼与应用
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如箜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其跨越国界、连接心灵的力量,为国际友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创新传承方式,适应时代发展
2.1 融合现代科技,打造创新平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打造创新的文化传承平台。例如,《跟着小闫学百工》这一微综艺,将科学技术史学术研究与现代真人秀元素相结合,使学术研究更贴近大众。
2.2 创新传播途径,扩大文化影响力
探索非遗产业新路径,如非遗线上直播、非遗旅游等,带动村民居家就业增收。以贵州毕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为例,通过特色苗绣资源文化产业扶贫探索成功脱贫。
三、强化传承人培养,保障后继有人
3.1 完善传承人制度,保障传承人权益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对传承人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其权益。
3.2 强化传承人培养,提升传承能力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升传承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传承人参与国际交流,拓展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注重文化融合,促进交流互鉴
4.1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如鲁璐团队致力于世界箜篌地图、世界5000年箜篌历史年表、世界五大博物馆箜篌图典等一系列国际化工作。
4.2 促进文化创新,实现共同发展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鼓励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如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
五、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氛围
5.1 制定政策法规,加强文化保护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确保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2 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全民文化素养
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承中来。
总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传承方式,强化传承人培养,注重文化融合,强化政策支持,才能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