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常熟燕园,这座位于江苏常熟古城区的江南古典园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将带您走进燕园,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魅力。

燕园的历史渊源

建园背景

燕园始建于清乾隆时期,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它原名为蒋园,为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后因其侄子泰安县令蒋因培所得,聘请叠石名家常州戈裕良叠黄石假山一座,取名“燕谷”,园因名燕园。

文化传承

燕园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修缮与重建。其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任外务部郎中张鸿购得此园,重加修葺,园又称张园。2013年3月1日,燕园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燕园的园林艺术

园林布局

燕园占地4亩多,地形狭长,划分为三区。入门为一区,利用直横两廊以及其后的山石,造成园景隐约幽深,使人入园有深邃不可测之感。

假山艺术

燕园中的假山名为“燕谷”,系清代晋陵(今常州)叠山大师戈裕良的传世佳作。假山以黄石为主,造型独特,气势磅礴。其设计巧妙,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融入了人文情怀。

水景与亭榭

燕园以水面为中心,四周环亭榭假山,园内各处都能看到虞山与辛峰亭及其在池中倒影。水面宽阔,景色宜人,被誉为“山色湖光共一园”。

燕园的创新与发展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燕园在保护与修缮过程中,注重创新,力求将古典园林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例如,在修复过程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确保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价值

燕园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具有历史、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文化、感受园林艺术的场所,同时也为后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

结语

常熟燕园,这座千年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在新时代背景下,燕园将继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