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随着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揭秘春节的传统传承人名录,探寻谁是文化守护者。
一、春节的传承人:每一位中华儿女
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春节的传承人并非特指某一群体,而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春节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团圆饭等,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纽带。
1. 贴春联
春联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之一,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春联的制作和贴挂,需要传承人的技艺和匠心。在山西省新绛县的二天门木版年画社,省级非遗传承人吴百锁用刻好的木版在红纸上拓印福字,传承着这一古老技艺。
2. 放鞭炮
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寓意着驱邪避凶、迎祥纳福。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放鞭炮的传统逐渐被电子鞭炮等替代。这一转变也体现了传承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
3.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观赏性和参与性的活动之一,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团结。在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传统鸭子龙出灯表演喜迎新年的到来,传承人冉光孝等用匠心独运的技艺,让这一传统民俗焕发新的活力。
二、文化自信与自觉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对春节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责任的有力提醒。以下是对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探讨:
1.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从中国非遗一次次引起世界瞩目、中国节日文化在世界各地引发共鸣,到中国影视作品在海外收获大量铁粉,无不见证着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立足千百年传统的东方智慧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2. 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的深刻认识。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曾撰文称:“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救山村乡野里那些有失传危险的古老艺术,也要救人们不经意中可能丢失的年味。”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结语
春节的传统传承人名录中,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文化守护者。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