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这些遗产不仅是常德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带您走进常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其传承的秘境。

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门类。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个,包括常德高腔、常德丝弦、澧水船工号子、澧州荆河戏等。

常德高腔:传承千年的地方戏剧

常德高腔,属武陵戏高、昆、弹三大声腔之一,曾名湘剧、常德汉剧。它起源于本地原始祭祀歌舞等乡土音乐,吸收了明代弋阳腔、青阳腔等,逐渐发展成熟。常德高腔流行于西洞庭湖区、武陵山系、辰水、沅水流域,具有鲜明的常德特色。其代表剧目有《祭头巾》、《思凡》、《双拜月》等。

常德丝弦:丝竹声声,传承千年

常德丝弦,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常德丝弦演唱时用扬琴、琵琶、二胡等乐器伴奏,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代表曲目有《宝玉哭灵》、《双下山》、《王婆骂鸡》等。

澧水船工号子:劳动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澧水船工号子,是流行于澧水流域的一种民间音乐。它源于船工们在劳作中的吆喝,具有浓厚的劳动气息和地域特色。澧水船工号子节奏明快,旋律高亢,反映了船工们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常德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以下措施,为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 加强政策扶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艺活动。
  3.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4. 创新传承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科技等相结合,使之更具时代特色。

结语

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