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似乎逐渐被边缘化。然而,正是这些文化传承者,用他们的坚守和努力,让传统魅力得以延续。本文将带您走进几位文化传承者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执着与热情。

一、穆氏花毽的非遗之路

穆氏花毽作为一项传统技艺,源于清朝光绪三年(1878年)。创始人穆成亮将踢花毽的八项基本功有机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穆氏花毽技艺。这项技艺不仅丰富了家族的文化基因,也成为了天穆村民共同的骄傲。

1.1 穆氏花毽的传承与发展

穆氏花毽技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使其更具活力。如今,穆氏花毽依然以其独特的风采活跃在社区中,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

1.2 《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助力传承

《非遗里的中国》系列节目为穆氏花毽等传统技艺提供了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为其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鹭江茶桌仔:老建筑活化利用

老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活化利用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鹭江茶桌仔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以新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展现了老建筑焕发生机的魅力。

2.1 活化利用的关键

活化利用的关键在于“活”,即与历史的交融、底蕴的深挖、时代的交融和功能的升级。

2.2 鼓浪屿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鼓浪屿上的历史建筑经过精心修复和活化,成为博物馆、艺术馆,为游客提供了感受历史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三、仓山烟台山新春非遗文化月

仓山烟台山新春非遗文化月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文化巡演,让市民游客体验非遗文化,感受新春的氛围。

3.1 无界艺术展

无界艺术展聚焦无名文化传承者的艺术精神,致敬那些没有留下姓名却为历史留下印记的人们。

3.2 非遗民俗文化巡演

仓山每周上演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文化巡演,让观众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四、惠州两位传承人的故事

惠州两位传承人黄祝浓和陈瑾瑜分别传承藤制家具和客家凉帽技艺,用匠心和坚守,让传统手工艺品焕发新的生机。

4.1 黄祝浓的匠心传承

黄祝浓创办维墩藤器,将藤制家具打造成惠阳本地有着24年历史的家具品牌。

4.2 陈瑾瑜的客家凉帽传承

陈瑾瑜作为客家凉帽技艺传承人,致力于推广客家凉帽制作技艺,让更多人关注、学习这一客家文化。

五、胡同里的非遗传承:掐丝珐琅画

胡同里的非遗传承者王海风,用精美的掐丝珐琅画诠释传统文化的魅力。

5.1 掐丝珐琅画的制作工艺

掐丝珐琅画采用掐丝、点蓝、烧制、磨光等多道工序,将金属丝与各色珐琅釉料相结合,形成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艺术效果。

5.2 王海风的成长故事

王海风自幼热爱绘画,跟随老师学习画工笔花鸟画,成为掐丝珐琅画的传承者。

结语

文化传承者用他们的坚守和努力,让传统魅力得以延续。让我们向这些文化传承者致敬,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