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宝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丰富多彩,其中尤以宝应乱针绣、德和酱油酿造技艺、宝应三人花鼓等为代表,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宝应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将深入探讨宝应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宝应乱针绣:针尖上的艺术
宝应乱针绣是宝应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它起源于宋代,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至清末民初,宝应刺绣服饰已十分普遍。当代宝应刺绣将平绣与乱针绣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传承之路
- 技艺培训:民国以来,宝应人多次举办刺绣培训班,赴常州学习乱针绣,创办小绣庄。
- 题材创新:乱针绣绣制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人物肖像、世界名画、摄影等,层次清楚、线条分明、栩栩如生。
创新之路
- 融合现代设计: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刺绣,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
- 文创产品开发:将乱针绣作品转化为各类文创产品,如家居装饰、服饰配件等,拓宽市场。
德和酱油酿造技艺:匠心独运的传承
德和酱油酿造技艺是宝应的另一项重要非遗项目。江苏康旺食品有限公司自1981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以传统的天然晒露发酵工艺酿造酱油。
传承之路
- 坚守传统工艺:梁永清、梁永正等技艺大师坚守传统酿造技艺,代代相传。
- 质量标准化:坚持生产正规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卫生化、环境花园化。
创新之路
- 技术创新: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酿造效率和质量。
- 品牌建设:打造德和酱油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宝应三人花鼓:水乡的民间舞蹈
宝应三人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流传于扬州宝应北部乡村,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传承之路
- 艺术传承:胡锡芳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带领团队巡演,传授技艺。
- 人才培养:胡锡芳培养了几名热爱花鼓戏的徒弟,传承技艺。
创新之路
- 舞台表演:将三人花鼓搬上舞台,进行艺术加工和提升。
- 文化融合:将三人花鼓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丰富表演内容。
总结
宝应非遗项目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发扬光大。这些古老的文化瑰宝,不仅丰富了宝应的文化底蕴,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宝应非遗项目将继续传承创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