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遗产。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江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带您走进江都民间艺术的殿堂,揭秘其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
一、民间文学:历史的记忆,生活的写照
江都民间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邵伯舅舅的传说和铁门槛的传说,都是江都民间文学的杰出代表。
1. 邵伯舅舅的传说
邵伯舅舅的传说源于邵伯镇,讲述了邵伯巡检司官为九品,对来往官员都要到码头跪拜迎送的故事。后来,皇帝得知此事后,委派远房舅舅任邵伯巡检,使得邵伯巡检司官免除了迎送之苦。这一传说反映了邵伯的历史繁荣和扬州先民的社会生活。
2. 铁门槛的传说
铁门槛的传说源于邵伯镇和大桥镇,讲述了两位评话大师在邵伯书场的一场尴尬。由于邵伯书迷对评话大师的精彩桥段了如指掌,使得评话大师在邵伯书场又爱又怕。这一传说展现了江都民间文学的魅力和趣味性。
二、民间音乐:旋律悠扬,情感真挚
江都民间音乐以其旋律悠扬、情感真挚而著称。邵伯锣鼓小牌子、邵伯秧号子等都是江都民间音乐的瑰宝。
1. 邵伯锣鼓小牌子
邵伯锣鼓小牌子起源于明代,形成于清代中后期,发展于民国,繁盛于建国初期。它是一种丝竹乐、锣鼓等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多支曲牌联缀而成的套头曲。邵伯锣鼓小牌子以其独特的乐器技艺和丰富的曲调,开创了中国器乐史的先河。
2. 邵伯秧号子
邵伯秧号子是劳动妇女在繁重的栽秧农活中,表述心迹、解乏助兴的一种民间歌曲。它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邵伯秧号子的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生活气息浓郁,深受群众喜爱。
三、民间舞蹈:节奏欢快,情感热烈
江都民间舞蹈以其节奏欢快、情感热烈而著称。其中,江都的秧歌、花灯舞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1. 秧歌
江都秧歌起源于古代的祭祀舞蹈,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间舞蹈。秧歌的动作优美、节奏明快,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花灯舞
花灯舞是江都民间舞蹈的一种,以舞动花灯为主要表现形式。花灯舞的动作优美、色彩斑斓,充满了浓郁的民间风情。
四、民间工艺:精湛技艺,传承文化
江都民间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其中,樊川小肚、樊川百年馄饨等都是江都民间工艺的瑰宝。
1. 樊川小肚
樊川小肚是一种传统的地方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它的主料是精肉、板膘,配料为豆腐皮,调料有姜、葱、酒、糖、盐、淀粉和名贵香料。
2. 樊川百年馄饨
樊川百年馄饨是一种传统的地方特色小吃,以其皮薄馅嫩、不糊汤而著称。它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经过和面、擀皮、包馅等环节,整个过程需要花费约两个小时。
五、总结
江都民间艺术是江都文化的瑰宝,它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展现了江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