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是扬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将带您走进江都,揭秘其千年文化脉络,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

江都的历史渊源

江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末汉初,当时名为“江都”。据传,项羽刘邦争夺天下时,项羽认为自己能够赢得天下,便打算定都在江河交汇的地方,故名“江都”。江都因此得名,并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历史文化名镇:大桥镇

大桥镇是江都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唐宋时期,大桥镇就十分兴旺,元朝时成为长江下游北岸大镇。至今,大桥镇仍保留着以塌扒街为纽带,以清朝和民国时期住宅为主的老街区。

老宅历史档案

大桥镇在古镇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4年,大桥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有省级、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家。为了彰显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大桥镇建立了老宅历史档案,详细记录了每间房屋的具体用途、古宅主人的生平事迹等。

古建筑手艺传承

在古建筑手艺传承人的修复下,一批老宅不仅恢复了昔日风采,更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例如,袁氏祖宅始建于清中期年间,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通过搜集史料和修缮,袁氏祖宅恢复了独特的四合院风采,并通过袁氏后人的事迹介绍了名门望族诗书传家的家风传承。

江都文化传承

江都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文化学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江都文化。例如,知名文化学者韦明铧在《漫谈江都文化》讲座中,从江都名称的源头谈起,沿着历史的脉络,深度探讨江都的地名起源与发展演化,追溯江都国、江都王、江都相、江都公主的故事,讲述张纲和张纲沟、谢安和邵伯埭、欧阳修和邵伯湖、苏轼和斗野亭、董恂和《甘棠小志》、日本和尚圆仁与宜陵、朱自清和万寿宫、英国人呤唎与仙女庙的传奇。

大运河文化

大运河贯穿扬州,孕育了沿线多个古镇,江都区邵伯镇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邵伯古镇已有1600多年历史,因东晋谢安于此筑埭造福于民而得名。借运河之利,邵伯曾是南北水路往来的必经之地,曾集聚大批物资,云集大量商贾,富甲一方。

运河遗产保护

邵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2014年,借助大运河申遗契机,邵伯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开启300余米邵伯古堤及两岸环境整治工程。拆违、清淤、美化,历时两年的攻坚,使邵伯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江都文化的未来

江都文化底蕴深厚,传承与创新是江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江都区积极推进文博工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从邵伯主遗产区逐步向老通扬运河、邗沟东道和白塔河流域郭村、樊川、大桥等镇辐射的新格局。

文化传承与教育

江都区积极开展文化传承与教育活动,例如,举办“江都七彩之夏”文博夏令营,引导青少年亲近、热爱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活动,江都文化薪火得以传承,江都人的文化归属感和历史自豪感不断增强。

结语

江都古韵传承,千年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共存。让我们共同期待江都文化的未来发展,为这座千年古镇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