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人肩负着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本文将揭秘几位当代红色文化传承人的传奇故事,展现他们为传承红色血脉所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一、陈少敏:当代“花木兰”
陈少敏,原名孙肇修,是我国党为数不多的女性革命家。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初,她服从组织安排,前往青岛开展工人运动,与时任山东临时省委书记的任国桢假扮夫妻,协助领导山东的组织工作。
陈少敏纪念馆位于其出生地——孙家集街道范于村,占地面积10821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分为七个展厅。纪念馆内用100余件文物资料、300余幅照片、7个视频资料记录展示了陈少敏同志光辉的人生历程,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陈少敏专题纪念馆。
陈少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她以坚定的信仰、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传承红色基因。
二、红军中学南校区:薪火相传的红色故事宣讲
红军中学南校区以“薪火相传”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其中,宣讲的红色故事《薪火》,意为赓续红色血脉,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薪火》讲述了夏明翰的《三封家书》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在宣讲活动中,同学们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通过这样的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红军中学南校区不仅弘扬了红色文化,更让红色基因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红色金石:赓续红色血脉的美丽乡村
歙县三阳镇金石村是革命老村,红色文化存量丰富。近年来,金石村充分用好自身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故事,制定“红色金石”美丽乡村建设总基调,让革命老村金石的红色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中得以传承弘扬。
金石村的红色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有守卫村庄平安的老哨所、沿路而立的革命故事牌、岩壁上的新四军雕塑、展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墙绘、毛主席语录墙绘、沿河而建的红色栏杆、铸满五角星的大桥,还有凝聚金石人民智慧和汗水的英雄渠,以及让党员干部缅怀先烈的烈士墓和供党员干部参观学习的红色展示馆。
结语
红色血脉,薪火相传。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人肩负着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正是这些红色文化传承人的辛勤付出,让红色血脉得以延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