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黄石,这座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成为了黄石文化的瑰宝。本文将带您走进黄石,揭秘几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感受他们传承民俗文化的坚守与热情。

谢氏祭祖:传承了500余年的民俗

谢氏祭祖民俗历史悠久,起源于东晋名臣谢安、谢石,已有500余年历史。以祭祀谢安、谢石为主,祈福国泰民安,后人平安顺利。2009年,谢氏祭祖被列入黄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谢氏祭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谢良元,世代居住在谢家畈村。祖堂名为“宝树堂”,寓意着先人对后辈的期望和寄托。谢祥一一支在谢家畈村定居后,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谢氏文化。

王贵武龙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王贵武龙灯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60年历史。王贤池,77岁,是王贵武龙灯的第九代传承人之一。从小耳濡目染,王贤池对武龙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他依然活跃在传承武龙灯的道路上。

王贤池的家位于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王贵村,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山清水秀。逢年过节,王贤池都会带领武龙队走乡串户,为村民送去祝福。

西塞神舟会:2000余年的传统盛会

西塞神舟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庆祝端午节的传统盛会,已有2000余年历史。2006年,其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贾德生,72岁,是西塞神舟会会长,也是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他自1981年起,便投身于神舟会的组织、操办工作,坚守着这一传统民俗。

阳新布贴:1500余年的民间智慧

阳新布贴,俗称粘花,源于民间,已有1500余年历史。阳新布贴俗称粘花”,它的纹样图案来自于民间,是世世代代民间劳动妇女传承的结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黄石小分队,曾走进阳新县文化馆,近距离接触阳新布贴,领略其精巧技艺。

大冶刺绣:传承非遗技艺

大冶刺绣是鄂东南传统技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小红,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传承非遗技艺,帮助妇女创业就业。

刘小红从小对刺绣产生浓厚兴趣,跟随奶奶学习刺绣技巧。如今,她创办手工技能培训学校,成立工作室,培训学员8000余人,助力妇女创业就业。

结语

黄石民俗丰富多彩,非遗传承人坚守着这份传统,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些非遗传承人,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