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力在《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深入剖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力量与挑战,为非遗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一、非遗传承的力量
社区民众的主体地位:非遗保护应以非遗社区民众为主,尊重他们的意愿。例如,当侗族人有强烈的意愿要传续他们的文化时,社会各界都应给予支持。
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收益:社区成员应优先从非遗传承活动中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好处。这不仅能激发社区成员的传承热情,也有助于非遗的长期存续。
文化遗产持有人的责任:文化遗产持有人拥有对社区房屋、器具的使用权,当其感觉到所持有的非遗受到歪曲利用或商业化威胁时,有责任减缓对遗产的不当影响。
透明的合作与价值认定:所有互动应为透明的合作,社区民众应提前知晓。遗产的价值认定不应受制于外在评判,遗产持有人的价值认定应优先考量。
二、非遗传承的挑战
商业化威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非遗项目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导致文化内涵的流失。
传承人断层: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离世,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认识不足,导致传承人断层。
外来文化冲击: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加剧,部分非遗项目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部分非遗项目因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为非遗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非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意识。
创新传承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非遗传承方式,提高传承效率。
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保护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总之,民族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过程。在何力的解码下,我们应充分认识非遗传承的力量与挑战,共同努力,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