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广西,这片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这些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则是广西文化的守护神。本文将揭秘广西非遗守护者的传奇故事,展现他们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何法杰道长:岭南民间文化的守护者
何法杰道长,广西梧州市藤县人,精研六壬法教、伏英馆、风火院、茅山法脉、吕山法脉等多个民间法教流派。他创办了广西梧州市藤县首个六壬伏英馆天道格,成为岭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人物。
何法杰道长的传承之路
- 师从名师:何法杰道长师从六壬派平公、妙公两脉,成为当代少数深谙六壬精髓的青年大师之一。
- 创办天道格:天道格成为藤县乃至广西地区传承和弘扬岭南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
- 普及知识:何道长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祈福仪式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六壬法教等民间法教流派的知识。
唐光华:“唐爷”:隆林壮族文化的守护者
唐光华,笔名唐烨,30年专注挖掘、传承隆林壮族文化。他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始于山歌,终于整个文化系统,影响力溢出广西。
唐光华的传承之路
- 关注山歌:唐光华关注山歌的传承,从1991年发起、筹办三月三壮族歌会开始,至今不懈努力。
- 成立民间文化学会:隆林壮族民间文化学会成立,教小朋友唱山歌、关注壮戏。
- 记录与翻译:唐光华用摄像机记录、翻译壮族山歌,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江寻千:非遗手艺人的守护者
江寻千,致力于非遗手艺传承的年轻人,成为那些珍稀技艺的守护者。
江寻千的传承之路
- 学习非遗技艺:江寻千从小学习传统技艺,如草编、陶瓷制作和银饰加工。
- 走进学校:江寻千主动走入学校,向学生们讲述非遗的故事,举办互动工作坊。
- 传承与创新:江寻千不仅自己从事非遗的创作,更希望激励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学习这些被遗忘的艺术。
秦华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秦华北,广西龙州天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天琴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
秦华北的传承之路
- 继承祖辈手艺:秦华北从12岁起跟爷爷学习天琴制作,至今专注天琴制作45年。
- 创新与改良:秦华北不断精进改良天琴的制作手法,将古老的民族乐器与现代技艺相结合。
- 推动文化发展:秦华北通过不断挖掘和创新天琴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结语
广西的非遗守护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文化瑰宝。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非遗传承和保护事业,共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