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重任。高校如何传承与创新,特别是在服务文化方面,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高校服务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创新路径以及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服务文化的内涵

高校服务文化是指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化体系。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高校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等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2. 科学研究: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社会服务:高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政策咨询、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服务。
  4. 文化传承创新:高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二、高校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1. 强化文化传承意识

高校要充分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将文化传承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的文化传承氛围。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深化产学研合作

高校要积极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建设

高校要建设一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等,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环境。

三、实践案例

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深入挖掘中华非遗文化价值内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构建服务非遗文化传承的实践教育体系。通过开展非遗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非“煌藤”达藤编文化传承项目团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数字出版、媒体运营、文创设计、品牌策划、传习培训、对外文化贸易等形式,搭建藤编传承人与文创、生产、运营、国际文化交流机构的深度合作。

结语

高校在服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实践,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