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柳林镇,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北部,是“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故乡。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以其独特的乡土文化闻名遐迩。近年来,柳林镇在传承乡土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柳林镇乡土文化概述
柳林镇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柳林花鼓、查拳、郎庄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柳林镇乡土文化的瑰宝。这些文化形式,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
1. 柳林花鼓
柳林花鼓,又称柳林秧歌,起源于清朝初年,因发源于冠县柳林镇而得名。其表演形式独特,以腰鼓为主,结合伞、锣、鞭等道具,融合武术动作和舞蹈,载歌载舞。柳林花鼓演绎的故事多取材于《水浒传》,歌颂了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
2. 查拳
查拳,是冠县的传统武术项目,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查拳动作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实战价值。
3. 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是冠县的传统手工艺项目,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造型著称。面塑艺人以面粉为主要材料,通过揉、捏、塑等手法,塑造出各种人物、动物和花卉等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二、柳林镇乡土文化传承的举措
近年来,柳林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传承乡土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建立传承基地
柳林镇建立了柳林花鼓、查拳、郎庄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基地,为传承人提供培训和展示的平台。这些基地,既是对外展示乡土文化的窗口,也是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的摇篮。
2. 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
柳林镇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将柳林花鼓、查拳、郎庄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加强了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3. 举办文化活动
柳林镇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柳林花鼓节、查拳比赛、郎庄面塑展览等,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乡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柳林镇乡土文化传承的经验
柳林镇在乡土文化传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柳林镇乡土文化传承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为乡土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乡土文化传承中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的良好局面。
2. 注重人才培养
柳林镇注重培养乡土文化传承人才,通过建立传承基地、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传承人。这些传承人,不仅具备精湛的技艺,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3. 创新传承方式
柳林镇不断创新乡土文化的传承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乡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将柳林花鼓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创作出新的舞蹈作品;将查拳与健身运动相结合,推广查拳健身操等。
四、结语
柳林镇乡土文化的传承,是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典范。通过政府的引导、社会的参与和不断创新传承方式,柳林镇乡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柳林镇乡土文化将继续绽放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