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州,这座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之地。从北宋时期的音乐家陈旸,到近代的三坊七巷,再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福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始终不断探索。本文将深入探讨福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举措和成果,揭示这座城市如何将古韵与今风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

1. 陈旸与《乐书》

北宋年间,闽清县宣政里漈上(今云龙乡际上村)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陈旸。他与胞兄陈祥道分别撰写了《乐书》和《礼书》。这两部著作被誉为中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礼乐文化文献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南方礼乐文化的两座高峰。

陈旸的《乐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全书共200卷,分为“训义”和“乐图论”两部分。内容涵盖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并附有540幅插图。这些资料保存了极为难得的古代音乐资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

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总占地约45公顷。它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 古厝活化利用

近年来,福州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礼乐文化发扬光大。其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厝活化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活动通过网络投票,选出文化类和经营类优秀案例,如坊巷讲习所、无用空间书店、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馆等。

这些案例不仅传承了古厝的历史文化,还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古厝焕发出新的生机。

2. 文化传承工作室

在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年逾八旬的林国山创设了文化传承工作室。这个由15名离退休人员组成的“银发天团”致力于青少年文化传承,以邮票、诗词、篆刻为载体,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2024城市历史文化对话会

2024城市历史文化对话会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活动邀请国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利用。

三、结语

福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既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勇于进行创新。通过古厝活化利用、文化传承工作室以及各类文化活动,福州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一座充满古韵与今风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