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本文将深入探讨非遗秧歌的传承之路,揭示传承人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秧歌的起源与发展

秧歌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秧歌舞蹈动作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我国各地,秧歌的形式多样,如山东的胶州秧歌、山西的秧歌、河北的文秧歌等。

二、非遗秧歌的传承困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面临着传承困境。秧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许多传承人年事已高,年轻一代对秧歌的兴趣不高,导致秧歌技艺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三、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

面对传承困境,许多传承人坚守初心,努力传承秧歌文化。以下是一些传承人的故事:

1. 章思林:七旬“守艺人”的非遗传承之路

章思林,来自安徽省来安县大英镇,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灯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爱好文艺,精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多种技艺。退休后,他自筹资金布展了滁州市第一家乡镇非遗展厅,并利用“四点半课堂”开展秧歌灯表演艺术知识和技法传授进校园活动,累计教授学生700余人次。

2. 吕文斌:胶州秧歌第七代传承人

吕文斌,出生于1954年,是胶州秧歌第七代传承人。他自幼跟随第六代传人胡志蕴学习秧歌,并在四十余年的传承和学习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还参与了《民间舞山东卷胶州秧歌》的编纂,为秧歌艺术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3. 豆庆国:鼓子秧歌的传承人

豆庆国,是济阳鼓子秧歌慢板派的传承人。他告诉新黄河记者,慢板派的特点是节奏相对舒缓沉稳,动作苍劲稳健,刚柔相济。为了传承这一技艺,他每天坚持练习,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鼓子秧歌。

四、秧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秧歌艺术的过程中,传承人们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他们结合现代元素,将秧歌与现代舞蹈、音乐等相结合,使秧歌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结论

非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传承人的努力下,秧歌艺术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