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将探讨高校如何引领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潮。
高校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
1. 教育传承
高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将非遗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BMW宝马共同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通过“做中学”的模式,让非遗传承人与现代设计导师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2. 科研创新
高校的科研力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非遗文化的研究,挖掘其历史内涵、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将非遗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起一套完整、有效的非遗文化育人平台体系。
高校在非遗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1. 创新思维培养
高校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千艺承曦”非遗焕新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体验等方式,将非遗文化与时代结合进行继承与创新。
2. 产学研合作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将非遗文化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提高非遗文化的经济价值。例如,渭南师范学院与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召开座谈会,探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非遗文化产学研合作。
高校在非遗传承创新中的具体措施
1. 建立非遗文化传承基地
高校可以建立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开发非遗文化课程
高校可以将非遗文化融入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
3. 举办非遗文化活动
高校可以举办各类非遗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
4. 加强校地合作
高校应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结语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育传承、科研创新、产学研合作等途径,高校可以引领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潮,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