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榆林,这座位于陕北的古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本文将带您走进榆林,探寻其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受这座古城的古韵新篇。

榆林非遗文化的概况

榆林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底,榆林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9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1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7个。这些非遗项目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手工技艺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榆林独特的文化魅力。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举措

政策支持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专门印发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使非遗保护传承依法依规有效推进。市政府将非遗保护、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纳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榆林市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非遗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非遗展示馆1个,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12个,非遗专题馆23个,传习所(基地)119个,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活态传承

榆林市注重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通过举办各类非遗展演、比赛、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例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设有非遗小剧场、榆阳书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技艺坊等,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榆林非遗文化的代表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榆林非遗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以陕北独特的方言、悠扬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爱情和信仰。陕北民歌博物馆的建成,为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阵地。

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是一种具有江南丝竹韵味的民间音乐,它融合了南北音乐特色,雅俗共赏。近年来,榆林市通过开展“榆林小曲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石雕、剪纸、泥塑

石雕、剪纸、泥塑是榆林传统手工艺的代表,它们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榆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结语

榆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这座古城古韵新篇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榆林市将继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