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三项关键举措,旨在守护民族记忆的根与魂。

一、加强领导,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构

1. 强化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工作制度,成立专门的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 优化组织架构

将非遗职责划入相关部门,如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增设非遗事业股,增加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为非遗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3. 落实责任分工

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传承人的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非遗保护工作。

二、加大普查,充实项目保护名录

1. 深挖非遗资源

建立县、乡、村普查工作网络,通过线索摸排、集中申报、实地走访、专家评审等方式,规范化、系统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名录。

2. 申报项目及传承人

根据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完成各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不断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

3. 完善名录体系

对已确立的非遗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更新名录,确保名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三、扩大宣传,提高非遗影响力

1. 利用现代媒介

利用“两微一端”等现代媒介,加强非遗宣传推介,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2. 组织展示展演活动

立足本土非遗特色,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展示展演活动,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系列活动。

3. 创新实践调研

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传承好弘扬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四、优化扶持,促进非遗成果转化

1. 财政预算支持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经费补助

对非遗传承人、传承基地、工作室等给予经费补助,支持其开展传承和保护工作。

3. 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非遗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非遗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结语

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普查、扩大宣传、优化扶持等关键举措,我们能够守护民族记忆的根与魂,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