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南充的蓬安县,有一项独特而璀璨的非遗技艺——玻璃画。它如同一颗闪耀的明珠,以其流光溢彩的魅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展现着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一、蓬安玻璃画的历史传承与地位

农村生产生活遗产,是聚焦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和传统技艺。在天府之国四川,认定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达 540 项,涵盖传统美食技艺、传统调味品技艺、传统服饰技艺等类别。蓬安的玻璃画”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项。

玻璃画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一种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形式传承下来。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们的情感、记忆和文化传承。2022 年,相如故事——玻璃画文创”成为第一批全国文创农品登录宣展名录中四川省唯一入选的文创农品。2023 年,玻璃画—金色土地上的梦想”系列文创产品荣获年度中国好礼”推荐产品。2024 年,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文化和旅游 IP 授权系列活动中,蓬安玻璃画惊艳亮相,其玻璃画盘摆件以及包包、围巾、衣服、帽子等系列文创产品,让世界为之瞩目。

二、玻璃画的创作过程:灵感与技艺的完美结合

(一)灵感捕捉

玻璃画的创作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刻思考。蓬安玻璃画非遗传承人刘玲杰以最新作品《谷雨循,汉字生》为例,生动地展示了创作的全过程。2024 年 2 月的一个初春凌晨,刘玲杰的思绪突然被稻谷牵引,儿时记忆中嘉陵江畔乡亲们辛勤劳作的背影,以及老人常说的节气谚语谷雨,谷雨,谷物要淋雨,丰收好过年”,如同电影画面般在她脑海中浮现。天上掉下来的真的只是雨滴吗?还是大自然别的恩赐?”这一疑

(二)技艺传承

蓬安玻璃画的技艺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的坚守与创新。刘玲杰作为非遗传承人,不仅在技艺上精益求精,更在创作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现代审美的独特见解。她通过作品,将玻璃画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项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玻璃画的未来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蓬安玻璃画正不断探索新的表达形式和市场空间。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玻璃画正逐步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家居装饰的极佳选择。同时,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玻璃画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项非遗技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结语

蓬安玻璃画,作为一项活态的非遗技艺,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窗口。在未来的日子里,期待蓬安玻璃画能继续传承创新,让更多人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